时间:2025-11-07
在工业制冷系统中,冷媒(Refrigerant)是至关重要的“血液”。它通过在蒸发器、压缩机、冷凝器和膨胀阀之间循环,实现热量的吸收与释放,从而为设备提供稳定的制冷效果。

然而,冷媒的添加与更换并非简单的“补充液体”操作,稍有不当就可能导致制冷性能下降、能耗上升,甚至损坏压缩机。那么工业冷水机在添加冷媒时,需要注意哪些关键事项?
冷水机使用一段时间后,如果发现制冷效果明显下降、出水温度不降反升、压缩机频繁启停或系统出现结霜现象,这往往与冷媒泄漏或不足有关。
常见原因包括:
l管路焊点渗漏、密封件老化;
l长时间运行后冷媒自然挥发损失;
l维护过程中因排气或更换部件造成冷媒流失。
在此情况下,合理补充冷媒能恢复系统的运行效率,但必须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。
不同类型的冷水机对应不同制冷系统设计,其使用的冷媒种类并不通用。常见的工业冷媒有R22、R134a、R410A、R407C以及环保型的R290(丙烷)等。
错误的冷媒不仅会导致系统压力异常,还可能损坏压缩机密封件或换热部件。
例如,酷凌时代最新一代高精度冷水机采用R290天然环保制冷剂,具备高能效、低碳排放、环保安全的优势。

R290的分子结构稳定、传热效率高,但对系统密封性和加注操作要求更高,因此必须由专业人员在真空状态下充注,严禁混入空气或水分。
注意:不同冷媒不可混用,即使型号相近也会导致油品不兼容、换热性能下降或系统结冰堵塞。
在补充冷媒前,应先使用真空泵对系统进行抽真空处理,将内部空气与水分完全排出。
残留的水分会在运行中冻结,堵塞节流阀;而空气会占据系统空间,造成冷媒循环不畅、压力异常升高。
正确做法是:
1. 使用真空泵连续抽真空30–60分钟;
2. 确保系统真空度达到 -0.1MPa;
3. 观察压力表是否回升,确保系统无泄漏。

只有在确认密封良好后,才能开始加注冷媒。
加注冷媒的量要根据机型标识或铭牌上的标准冷媒量进行控制。
加多或加少都会影响性能:
l冷媒过多:会导致冷凝压力过高、能耗增加、压缩机负荷过大;
l冷媒过少:蒸发器无法完全吸热,导致制冷能力下降。
正确的方法是边观察压力表、边监测运行电流和温度,逐步充注。

一般而言,小型冷水机加注时以低压端慢速充注液态冷媒为宜,直至系统运行稳定、蒸发温度与压力符合正常范围。
酷凌时代所有机型在出厂前都经过严格的充注与检漏测试,确保冷媒量精准匹配系统设计参数。
冷媒系统一旦混入杂质(灰尘、润滑油氧化物、焊渣等),会对毛细管和膨胀阀造成堵塞,严重时损坏压缩机。

因此:
l使用专用冷媒瓶与冷媒管路;
l禁止使用未经过滤的旧冷媒;
l定期更换干燥过滤器;
l加注环境保持清洁、干燥。
在冷媒选择与充注过程中,还应遵守国家环保规范。传统的R22冷媒已被逐步淘汰,而R290、R32等天然或低GWP(全球变暖潜能值)冷媒正成为主流。
但由于R290属于轻度可燃型冷媒(A3类),操作时必须:
l保持良好通风;
l禁止明火与高温作业;
l使用防爆型充注设备;
l佩戴防护手套与护目镜。
酷凌时代在研发阶段就将“安全 + 环保”作为核心理念,所有R290系列机型均通过多项防爆与泄漏检测认证,确保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安全可靠。
冷媒加注完成后,应让设备运行至少30分钟,观察系统压力、温度、噪音、振动及回气情况:
l高压侧应在规定范围内波动(如1.5–2.2MPa);
l出水温度稳定且接近设定值;
l压缩机声音平稳无异响;
l冷凝器表面温差正常,无过热现象。
若出现气泡回流、压力波动或冷却效率偏低,需重新检查冷媒量与管路密封性。
冷媒的加注虽属维护环节,但却直接影响冷水机的运行稳定性与寿命。
选择正确的冷媒、遵循专业步骤、确保系统洁净与真空,是保证制冷性能的关键。

作为拥有13年高精度温控经验的制冷专家,酷凌时代 始终坚持“绿色、智能、小型化”的设计理念,为激光、医疗、半导体、检测仪器等行业提供可定制的高精度工业制冷解决方案。
从冷媒选型到系统匹配、从能效优化到售后检测,酷凌时代以严格的标准和完善的服务体系,保障每一台设备稳定运行,让温度控制更精准、更环保、更安全。
上一篇:
已是第一条下一篇:
制冷系统有哪些保护?稳定运行的关键都在这里